接受现实
我发现,教会孩子“接受现实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重要性可能仅次于教会孩子“赚钱技能”? 据我观察,“接受现实”是后天习得的一项技能,而非先天就会的,没有哪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“已经发生的现实无法改变”的道理,通常情况下,孩子如果被凳子绊倒、或者玩具被别人弄坏了,都会很生气,甚至嚎啕大哭、撒泼打滚。 这时候,当然,最糟糕的教育方式是“哄”,怪凳子、跟孩子说事凳子不好、打它,这也是我们在现...
我发现,教会孩子“接受现实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重要性可能仅次于教会孩子“赚钱技能”? 据我观察,“接受现实”是后天习得的一项技能,而非先天就会的,没有哪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“已经发生的现实无法改变”的道理,通常情况下,孩子如果被凳子绊倒、或者玩具被别人弄坏了,都会很生气,甚至嚎啕大哭、撒泼打滚。 这时候,当然,最糟糕的教育方式是“哄”,怪凳子、跟孩子说事凳子不好、打它,这也是我们在现...
我有一个心态就是,我总是对眼前的生活特别满意。 我在深圳 8 年(2013-2021)搬了8次家,从老鼠乱窜、马桶经常屎尿倒灌(就跟水管爆裂一样喷得卫生间到处都是屎)南头古城开始,我每一次搬家都特别满意,因为比之前更好了。 15 年怀几何的时候,我刚找到一份新工作工资 6000,那时候萍姐工资差不多 1 万,几何快要出生的时候萍姐辞职了,因为我们是坚决要自己带孩子的,也就是说我们就是 6...
大学的时候每年元旦的时候我会去二教找一个教室写年终总结,大学毕业以后就不写了,最近几年都是通过数协聚会的方式做总结。可是今年与以往不同,聚会已经提前组织过了,又到了 30 岁而立之年,是一个新的起点。 过去的每一年,都总有那么一些事情,让我觉得这一年在我的人生中很重要,这一年是成长最大的一年,或者变化最大的一年。。。总会有那么几个“最”。这让我感到满足,至少这一年没有“虚度”了。 和解 ...
有些事情总是要做的 今天终于去拔掉了最后一颗智齿,从拔第一颗智齿前后持续了三年。 促使这次下定决心拔牙的原因是国庆前后智齿在往外长,导致发炎了,疼了好几天。 有些事情早早晚晚一定是要做的,但是拖延症总是作怪。 我尤其佩服那些高度自律的人,能够完全克服性格里的弱点,按照理性和逻辑去做事,想必做什么都能成。 希望至美 我这几颗智齿都是横着长的,比较难拔的,要把肉切开,然后把智齿锯开,...
从搬家说起 最近在搬家,搬家前我想我要扔掉其中绝大多数东西,我已经受够了这些身外之物,但是最终对大多数物品还是下不了手,又把这些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东西搬到了新的地方。 这边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大衣柜,但是我们用不上,今天找了一个师傅把它拆了,然后扔掉了,我无比心痛,我一遍一遍的盘算,是不是其实可以不拆的,也许可以找两个人从楼梯搬下去,也许有人用得上。 我可以坦然的接受丢掉几千块钱,因为这个...
我们都知道,创业成功是一件很低概率的事情,但这仅仅是说单个项目的成功率,有一种人成功是大概率的事情,甚至是必然的,就是永不下桌的人。 长期主义 许多人做事会用力过猛,所谓: 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。 尤其是创业者,第一次创业,每天都处在即将改变改变世界的兴奋中,每天不睡觉,工作 007,从来没想过失败了怎么办。 等项目非常必然的走向失败的时候,激情也没了,再加上前期没...
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指出一个一万小时定律: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 这句话并不是说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大师,但这并不妨碍给普通人指明了一个方向,如果想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,就先以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作为标准。 一万个小时有多长呢?如果按照每天两个小时算,差不多...
我非常喜欢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一句话: 既往不念,纵情向前 比起类似于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”这种听上去让人热血澎湃,实则空洞的话。“既往不念,纵情向前”朴实无华,却充满力量。 过去是魔鬼 今天是微信公众号8周年,我认真开始日更公众号才一个月不到,但是我注册公众号已经将近八年了,我大概在13年初毕业前夕注册的第一个公众号,但是啥也没写。 那个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微信和它的公众号有巨...
每一个人,每一段经历,每一个事业,都很复杂。 从不同的角度总能看到不同东西,而人和人的区别,便在于看人、看事、看自己的角度。 没有完美 没有完美,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。 比特币十年涨了万倍,但转账慢,手续费高,政府不承认,被死亡百次; 巴菲特是股神,却一直坚持认为特斯拉迟早要倒闭,比特币是泡沫; 。。。 不管是多牛逼的人,一定会犯错,甚至经...
昨天我在公众号同名视频号“创业21年”发了一个视频《一个群只谈一件事》(关注我的视频号可以查看)。 我说我每天参与的群都在20个以上,每个群都只沟通一件事,用了这个方法效率大大提升了。有一些朋友对此表示怀疑,这么多岂不是会有很多很多群,管理这些群不是会很乱很累。 在切换飞书前,我们团队用过微信、钉钉、Mixin进行沟通,那时候我对群的理解是特定的几个人聚在一起沟通,核心是“人”,不同的事...